7月23日晚,泰国代理总理普坦发表声明,将降低与柬埔寨的外交关系等级,召回泰国驻柬埔寨大使,驱逐柬埔寨大使出境,并已指示泰国外交部提交抗议信。
普坦表示,这是继泰国士兵在边境巡逻时再次踩中地雷、导致右腿被截肢后,政府决定立即采取强硬回应措施。
一
又有泰国士兵被炸伤。
泰国国防部通报,7月23日16时55分左右,泰国陆军第14步兵团一支侦察巡逻小组在乌汶府边境地区触发地雷,一名士兵右腿被炸断,被紧急转送医院救治。
事发后,政府已批准军方建议,立即封锁乌汶府等4个府的柬泰边境口岸,禁止任何游客通行,关闭争议的Ta Moan Thom、Ta Moan Toch和Ta Krabey寺庙。
与此同时,泰国政府决定正式下调与柬埔寨的外交关系,包括:
1、召回泰国驻柬埔寨大使;
2、驱逐柬埔寨驻泰国大使,限期遣返回国。
二
局势不断恶化。
泰国士兵在柬泰边境踩中地雷,并不是第一次。
7月16日,就有三名泰国军人被炸伤。事后,泰国表示,在爆炸地附近发现十枚新埋置的俄罗斯制造地雷,都不属于泰国,指责地雷是柬埔寨近期埋设,是蓄意行为。
柬埔寨政府予以否认:这三名军人偏离约定的巡逻路线,越界进入柬埔寨领土意外踩雷,是对柬埔寨主权的严重侵犯,而且地雷是几十年前的战争遗留,并非近期埋设。
此次柬泰争端,最早始于今年5月28日,两国军队在边境争议地区发生短暂冲突,交火持续约10分钟,造成柬军一名士兵身亡。
事发后不久,泰国总理佩通坦与柬埔寨人民党主席、前首相洪森有关泰柬边境争端的通话录音遭到泄露,引发轩然大波,导致佩通坦被泰国宪法法院停职。
随后,两国逐渐升级经济战、舆论战和外交战,事态变得失控。
三
三次召回大使事件。
在近代,柬泰两国曾发生过三起召回外交大使事件。
第一次是2003年,因为一名泰国女演员言论,引发柬埔寨反泰骚乱,泰国驻柬大使馆遭焚烧。
随后,泰国召回大使并降级外交关系,直至局势缓和后恢复。
第二次是2008-2009年,双方关系因柏威夏寺争端恶化。
2009年11月,泰国前总理他信访问柬埔寨并被任命为柬埔寨政府经济顾问,引起泰国强烈不满,认为这是对该国司法体系的干涉,于是召回驻柬大使,以示抗议。柬埔寨也随即召回驻泰大使,作为回应。
第三次是2011年2月至5月,两国围绕柏威夏寺的军事对峙升级,发生多次军事冲突,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。
两国短暂召回外交使节,后通过国际法院裁决缓解。
这三次召回大使事件,均围绕主权及民族情绪问题,加剧了双边紧张气氛,特别是2011年,召回事件放大了矛盾,为后续军事冲突创造了条件。
值得一提的是,目前柬泰两国都在加强边境军事力量,显示出军事紧张升级的迹象。
截至发稿时,柬埔寨尚未对该事件表态。
详情关注《柬媒在线》公众号